2006年4月3日下午,眾所矚目的「馬扁會」在經歷了兩個多小時的對談之後順利結束,我們如何評價這個會談的成果?也許可以從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我們來推測當時馬英九之所以提出馬扁會的目的為何。個人認為,一方面是,他試圖為2006年3月份「美國行」畫下圓滿结尾。第二,馬英九可能受到美國政府的壓力,要求其主動化解島內對峙的氣氛,並且順勢傳達美國希望降低台海緊張局勢的期望。
其次,我們可以檢視在這場會談過程中兩個人的表現。這是一場「馬律師」對「陳律師」的辯論秀。
在馬英九的談話內容中,提到了所謂「趨吉避兇」、「邁向雙贏」、「堅守四不一沒有」,並且用「九二共識」來開創兩岸協商的契機,以逐步達成「五要」。馬英九成功地為他自己的政策理念作了一次系統性的論述總結;反觀陳水扁的態度則是鐵板一塊,毫不動搖他的台獨立場。由此可知,今次的會談充其量只是讓馬扁兩個人「再度向台灣民眾重新昭示各自的政治立場」。
在會談的過程當中兩個人的風度基本上值得肯定,執政與在野兩黨領導人在電視直播下所進行的政策對話與溝通,其實是演出了一場電子媒體時代的「政治表演秀」。兩個人相互溝通的「實質功能」可能還遠不及兩人各自向廣大群眾「交心」、「表態」、「作秀」的成分。這兩個台灣的政治明星在鏡頭前的肢體語言,充分體現出現場直播的媒體政治秀特質。因此,這場會談說不上是歷史性的會談,更沒有顯著的歷史性意義,但是也算是一場「成功的政治表演秀」!
再者,從兩人的會談內容,來評估雙方的交流溝通是否會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多少影響?
陳水扁的談話是高度政治掛帥。他的思維邏輯雖然暗示了兩岸主要差異是在生活方式與制度面,但是,他的基本立場是將中國大陸視為「敵人」,並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他甚至於就「會談現場的佈置」,引申台灣要作為一個「海洋國家」的企圖。這些言詞,講穿了都脫不了「一邊一國」的影子,更凸顯了他「往激進台獨靠攏的意圖」。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陳水扁說「九二會談是真實的」,他沒有要否定香港會談的精神或是推翻的意思。這段談話,是否暗示了他為當前兩岸的僵局留了一個活口?尚待推敲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幾句話恐怕是島內深綠急獨陣營難以接受的。
然而,在陳水扁的談話之中,通篇沒有觸及如何「拼經濟」的實質內容。他也沒有正面的回應馬英九所提到的,台灣同胞在經歷六年「民進黨」統治之後深沉的痛苦與無奈。甚至,陳水扁對他個人低迷的民意支持度,以及導致該黨連續幾次選舉失利的貪污腐敗現象,完全沒有做出深刻的反省與自我檢討,遑論對台灣人民表示絲毫的歉意。
相對於陳水扁的偏獨立場,馬英九藉著「五不、五要」以追求兩岸和平共榮,其實是承接了民進黨自2000年大選所提出來的「新中間路線」。當陳水扁為了卸任之後的政治利益往「急獨」靠攏支持,馬英九趁勢巧妙地擴大了他在政治光譜上的群眾基礎,承接了更多中間溫和的位置。
馬英九的談話內容有理性論述也有感性訴求,他的談話頗有些許為綠色執政所苦的台灣人民向阿扁請命的味道。從他的語氣與態度上,其實反映了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對腐化無能的民進黨執政團隊的無奈與委屈。講穿了,馬英九今天的會談不論原始動機為何,至少為台灣同胞向陳水扁本人提出了發自肺府的良心建議。
假使,有人認為,今次的會談結果可能「將有助於兩岸關係的良善發展」,可能是要失望的。因為,不論是從此次會談的「目的」、「過程」以及「結果」等方面來看,兩個人僅僅是透過電子媒體,各自向基本盤的民眾「演出一場政治表演秀」昭示政治立場罷了!既沒有共識,也沒有突破原有的政治框架。
但是,如果陳水扁,能夠以今天的馬扁會精神及風度,透過溝通與了解為兩岸追求雙方的共嬴共榮,而不要頑固地依偎在台獨集團身邊,自我閉鎖、盲目敵視,或許台灣人民真的有機會能夠找到一個「活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