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北市八德路四段245巷56弄26號2樓之1
電話:(02)2756-5828 傳真:(02)2749-5370
信箱:TaiwanSDSF@gmail.com
 
近期活動    歷年活動
 
2012 縱橫北京~教師團 心情日記

2012縱橫北京教師團〜一趟兼具知性與理性的思辨之旅

國中教師

楔子

    在教學的現場之中,國中學生對「中國」這個詞充滿了種種的負面情緒—恐懼、輕蔑、仇恨,學生尚屬未成熟的個體,思慮上仍有不足之處。但身為教師,我驚覺自身對中國的認識也與孩子一樣地「懵懂無知」。在台灣的媒體環境下,中國的相關資訊總是局限於「經濟榮景」、「社會亂象」與「打壓人權」等層面,這種經過刻意挑選的資訊真的能代表中國嗎?懷抱著這個疑問時,正好看到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所舉辦的「2012縱橫北京〜教師團」活動,讓我有幸踏入一趟兼具知性與理性的思辨之旅……

這裡是北京!?—北京的環境印象
    第一次來到大陸之前,從父親、母親的旅遊經驗談之中,我對大陸的環境認知不外乎落後、髒亂、不便。但自己實際踏上這裡後,完全顛覆了我的錯誤認知。從機場、道路、建築、大眾運輸、市容、城市規劃等各層面來看,我清楚地意識到一件事—「北京的硬體環境已經超越台北,而且這個城市還不滿足於現狀,仍然持續朝目標前進。」 

在台北,我不知道城市規劃是什麼;在北京。我看得到都市規劃的願景與目標。當然這不代表北京沒有缺點,旅程中偶遇的六十一年來最大暴雨,顯示出這個城市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諸如各城區發展不均、排水設施不健全、交通壅塞、人口壓力等問題仍有待解決。當要成為一個一流的國際都市,沒有挑戰就沒有進步。北京會讓年輕人燃起了一股熱情,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可以讓這個城市往前邁進,這是個充滿機會與希望的城市。


對不起,誤會你—北京的人文印象

晚上有空時,我會自己上街溜達溜達,坐地鐵、走天橋,有時會感到一種熟悉感,北京就好像十多年前的台北,但兩者間卻有一絲差異……,原來是「人」的差異。北京地鐵的地板偶有一些黑色的污漬,很明顯是飲食後留下的痕跡,站內還是有隨地吐痰的乘客。這種「人」的差異在觀光地區更是明顯。天壇、長城的牆上遭人刻名留念,在餐廳內的隨意抽菸,對展品的任意觸摸等等。但令我驚訝的是,這類缺乏公領域意識的人其實已經比我預想的少很多。 

我本來覺得八成的大陸人都是缺乏公領域意識的,但實際上比例並沒這麼高。從長城八達嶺到爬完好漢坡時,沿途上千遊客,我只看到四個人在磚上刻字;在北京過馬路等紅綠燈時,我聽到當地人一段對話:「就等兩分鐘兒,別趕這會兒。」;到家樂福買二鍋頭時,我們算錯了錢,多給了50元人民幣,但店員主動發現後也將錢退給我們。而導遊李菲姊和司機李師父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讓人深受感動。不只是硬體,這裡人們的素質也顯著的提昇,雖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光就北京一地而言,我想人的素質十幾年內就可能追上台灣。


    文化上,我感受到這裡的中華文化氣息比台灣濃厚的多,地下道、天橋上賣字畫的小販,路邊用大毛筆揮毫的老者,公園裡把玩太極球的婦人。因為沒有國家認同的障礙,加上對文革後的省思,中華文化反而得以開展。數千年來文化累積所呈現出來的並非停滯,反而是充滿蓄勢待發的活力。在798文化創意園區,你可以看到各種結合傳統與現代文創商品與藝術展覽;在秀水街百貨,各國的觀光客到此購物,但每個小販卻能用各種語言應對自如。以中華文化為骨幹,吸納年輕人的創意同時接受外國文化的挑戰與刺激,正印證了「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這樣的北京,讓我不得不說一句:「對不起,我以前誤會你了!」 

中國就是世界—中國的中央官員印象

    這趟旅程最精華的部份就在與政府官員座談的部份。經過多場對談後,雖然在體制、觀念上各有立場與堅持,但在我心中,中國的中央官員卻硬是將台灣官員比了下去。一個兩千多萬人的城市、一個十三億人的國家、一個亞洲強權的代表,為了保持政權的穩定與國際競爭力,官員的思考要從全球著眼,解決問題要從十三億的數字來思考,所以官員的眼睛看著遠方,為國家塑造了明確的願景與目標。在與國家領導人許嘉璐校長對談後,更是讓我對中國領導人層級的思考格局感到欽佩。許校長面對各種議題都可以侃侃而談,思路清晰明確,能從文化、局勢各層面來分析。但最令人感佩的,是許校長那謙遜有禮態度,他對每個人都真誠以待,「官架子」這個詞跟他可是一點邊都扯不上。在現今的台灣領導階層中,我真的沒看過如許校長這般的「政治家」。 

上述的這些思考點並不是說台灣的官員不好,只是在台灣我看不到台灣的願景與走向,目前還看不到真正的「政治家」。但也因為從十三億人的角度思考,所以個人的感受與權益在中國似乎就不是那麼受到重視,而台灣對每個人的權利都予以尊重與保護,這也是中國不及之處。
    從十三億人中能擔任中央官員的都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例如第一天陪伴我們用餐時的海協會幹部陳元鵬先生,他在當年山東省兩百萬的大學考生中也排在兩百名以內。其他如張娟主任、王小兵局長、馬曉光副秘書長、傅鐵生局長等人,其一言一行也令人敬重。在這麼大的母群體及篩選機制下,中國可以說是人才輩出,競爭力也是一流。而且當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在往中國聚集,我們官員仍在內耗、對立、爭執,討論一些枝微末節時,中國的官僚系統卻不斷地將中國往前推近,將其擠身世界的舞台。甚至就如周孝正教授所說:「中國就是一個世界!」如果能把一個十三億人的多民族國家管理好,你就安定了將近六分之一的世界。 

視而不見還是積極面對?—兩岸交流的必要性

    在經過這趟旅程後,中國的官員讓我對中國有了完全不同於台灣媒體所說的印象。但如果這種少數精英統治的方式真的如他們所說的那麼好,那台灣這幾十年來為何要堅持民主?我不禁開始重新思考,民主帶給台灣哪些無形資產?帶給我哪些東西?尊重包容的心胸、自由的環境、尚屬均富的社會、尚可信任的司法體制等等,這也正是目前中國社會最欠缺的東西。雖然台灣與中國在政治制度上仍存在著無法立時解決的爭議,我們認為我們的制度較好,他們認為他們的制度可以維持穩定,但雙方其實有很多優缺點是可以互補的。若台灣能利用民主的優勢去協助中國社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讓兩岸之間維持和平穩定的話,那對台灣絕對利多於弊。


    兩岸交流其實也是無法迴避的課題,台灣大多數人仍對中國充滿著未知的恐懼,但當全世界積極的與中國交流時,台灣若置身其外,最後勢必被時代的洪流所吞沒。「台灣需要加強與中國交流!」這是一個不容置疑的肯定句,畢竟這是一個十三億超大市場的國家,以貿易為命脈的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或許有許多人有主權、國安、產業保護、社會環境等疑慮,但若因此就閉上眼將中國當作不存在,那真的才是將台灣至於不利的劣勢之中。 

    但兩岸交流真正的核心問題仍在互信不足,台灣目前以「經濟發展」、中國則以「政治安撫」作為交流的主要原因及目標。「利益」的確最能增強人類的交流動機,但這種交流無法增加互信,自然無法長久。從文化、教育的交流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唯有增進對彼此的全盤理解,讓雙方人民建立友誼,兩岸良性互動才能長遠地走下去。而多數台灣人對中國的理解卻是十分淺薄,若是雙方能從學生時代就開始進行交流、對話、理解,那台海局勢的穩定勢必可以期待。畢竟「和平」,是台灣、中國人民最大的希望,不論統派、獨派都不能破壞這個基本前提。 

    儘管兩岸之間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以中華文化中的「中道」來面對兩岸問題,我相信兩岸可以走出一條新的道路。我們可以是夥伴、同胞,但絕不是敵人。 

感謝一群為兩岸交流默默努力的無名英雄--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

很感謝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舉辦了這次的活動,不管花再多的錢,我想在其他旅行社都無法獲得這麼深刻的學習與體驗。沒有淑秋姊的辛勞付出,這趟旅程就無法成行,也希望淑秋姊堅持下去,我覺得您真的是在做大功德;鄭又平教授對中國的深入剖析及介紹,從書本上是無法獲得的,有朝一日希望鄭教授能出版一本中國剖析,讓未能親臨者也能增進對中國的認識;周荃董事長的智慧、熱情與堅持,我想是每個團員都最能感受與體會的。堅持對的事情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往往困難重重。周董堅強的意志力,讓這趟不可能的旅程化為可能。也希望你們三位要保重自己的身體,讓兩岸關係朝你們的理想邁進。還有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其他的工作人員、全程參與的所有教師夥伴們、中國大陸的前輩與朋友們,感謝你們讓我有所成長與體悟。希望這個教師團明年仍舊能成行,相信賢德惜福文教基金會在兩岸撒下的小小種子,最後會茁壯成為連結兩岸的巨木。

2012縱橫北京教師團心情日記 全文.doc

 

  

 

 
返回上一頁
版權所有 (c) 2006 財團法人賢德惜福教育基金會
Copyright 2006 (c) S.D.S.F.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