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照片
2010縱橫北京心得
陰錯陽差,從上海世博團轉報名到北京內蒙團,這項決定直到回台之後兩天,依然認為是對的。遙想著遊歷在歷史古城之間、遙望著蒙古草原上繁星點綴的夜晚,那些種種景象一直不斷地在腦海中裡浮現出來。
去年大二寒假參加了上海夜未眠的旅行,從城市發展的中國代表-上海為起點,遊歷了杭州、南京等大城,另外老師安排的講座和與大師對話,都讓我學習到不少那些從大師眼中透視世界的觀點;但是,那次上海行我即使仍用心觀察著中國各層面向,卻直到今天才發現到那時候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及於這次的縱橫北京。也許經過一學年的『大中華經濟圈』課程,讓我更加認識了中國很多面向,只是這次參加了縱橫北京行,有些想法與改變就在這十天湧上我的心頭。
遇見『與大師對話』或是難得一見的貴賓,也許就是一生僅見一次的機緣;既然來到了這趟旅程有著不同於他團的機會,想有個人生特殊際遇在其中畫個逗點,邁向下個階段的發展。我即將成為大學最後一年的學生,這些機會得好好把握,不斷地去尋求機會去多聽、多瞭解,站在大師的視野中我可以接收到什麼,因此在這些講座中盡力去接觸各大師們,試著詢問主桌的談話或是直接請求搬位置到主桌,再經過他們的談話將其觀點融入自己現有的想法裡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探討台灣在面對世界競爭下的情勢之中,台灣應該將自己視為其中的什麼角色與看法。從民眾最常接觸到的電視媒體可以看到,台灣對於國際事件與變動的關切實在不多,僅著墨在國內許多芝麻小事裡頭,相對於那相對嚴謹的中國新聞來說,他們認為應該更關切中國人民如何去接觸到世界脈動,而不僅是關切各省分、各鄉鎮出現的芝麻綠豆般的糾紛事件。台灣人民也應了解金融風暴過後的全球經貿版圖改變,應抱持著勇於接觸國際,認識國際視野的角度來判斷台灣在其中的角色與走向。而中國就是其中一個機會,雖然不是唯一的機會,但是最可行的一個機會,屏除人民在歷史政治上的隔閡,以大中華經濟圈做為基礎邁向世界市場,有何不可?
一夜,搭乘臥鋪列車搖搖晃晃地抵達內蒙。這三天的草原與沙漠之旅,成了這十天旅途中最特別的時刻,第一次看到一望無際的草原與沙漠,那不同於漢族的熱情風俗民情深深吸引著我,更是學會了點如何應酬與喝酒。天氣有些冷的那兩晚營火晚會,有點浪漫的草原星空以及有點熱情的沙漠營火,讓全體隊員都更加認識,我也深深被他們的熱情所打動,親身感受到中國地方民族的可愛。但在內蒙的旅途中也發現到中國城鄉發展差距是如此的大,從觀光景點資源來看,身為首都的北京所受之資源挹注是相當豐富的,但在距離首都不算甚遠(以中國土地範圍來比較)的內蒙古觀光旅遊區,卻並未有足夠資金或是人力來改善交通或是住宿品質,也感受到並未像北京一樣擁有許多外國旅客來參訪這特別的中國地方特色,我認為內蒙古有很多風景條件是不遜於那些消費北京古蹟的景點,而如何去整合內蒙古與北京地區的旅遊資源或是改善當地旅遊條件,這是需要更多創意以及細膩心思才能去做「用心」的改善。
又一晚乘著火車返回北京,那路途就讓我想起蒙古的種種美好,除了人民很熱情,風景更是讓我流連忘返,一生能有幾次能看到如此美麗的星空?這十天旅程遇到的中國人,我想也就像那晚草原星空一樣如此繁多與特別,一有機會就和中國人聊聊天,瞭解兩岸人民對於彼此的認識為何,像是與我們同返回北京車廂的山東經商小哥、北京出租車師傅、街頭串燒店老闆夫婦或是中國學生,不同階層的觀點也許在觀察與了解彼此上就如此不同。我想兩岸人民之間其實都是相當正向地去看待彼此的生活與心態,雖然在政治禁忌上總有些意識上的歧異,對我來說那是一般人民無法能夠馬上解決的問題,雙方也更沒有必要一味鑽研或是挑出這些徵點,個人所選擇的政治立場與認同感還是留在自身的隱私生活裡頭就好。
這趟旅行讓我觀察且親身感受到的就是人民素養的問題,去年寒假前往的上海夜未眠等城市都是中國重點大城,尤其是最具代表中國走向國際化發展的上海市,相當程度來說已經超過台北市的水準,在人民素質上也感受到他們受到外來文化影響而與本來印象裡中國人民素質上的有顯著地進步。但這次在中國古城-北京與內蒙城鎮的遊歷,卻感受到不論是當地人民或是前去當地遊覽的中國人民是有著「不文明」的舉動,親身感受到像是隨地吐痰、室內抽菸、公共場所小便或是認為插隊來聲稱不耗費時間排隊以早點吃到飯餐等荒唐舉動,也許我們以自己的標準來評判當今的中國是不夠公平與理性的,但也突顯出中國亟力發展城鎮現代化等規劃,卻並未迅速帶動起人民教育上的公民素養之行為,這兩項分別屬於硬實力的展現與軟實力的內涵催化,期間的差異之後續磨合還是需要時間的等待與教育的彌補才能夠解決,也代表了如此浩翰的中國,在教育上與發展上係確實存在著更多的衝突與落差。另外,當雙方人民一旦提到如上段所說的政治禁忌的時候,產生衝突將會是沒有結果的非理性輪轉。以自身和同學在長城與美國遊客聊到旅遊台灣時,隨即聽到旁邊的中國男子對著我們呼喊"Taiwanese is Chinese!",那瞬間即使心中有那麼猛烈的無名火,也難以再和那些非理性意識民眾再予以回應,是自己感到痛心且遺憾的事情。
經過十天的縱橫北京,也站在各大師肩膀上看到那面對中國發展或是兩岸議題間的視野,是多麼地理性與建設性甚於台灣民眾,那些自稱熟悉台灣發展與認識的民眾們更是該對自己立場予以修正,以採取合作方式達到雙贏的效益,才能夠為華人世界的經濟發展與文化傳承能達到更前所未有的盛世。另外在自己的成長上,讓我感受到人生中有些事情是只有一次機會與體會,現在機會來了不去做的話,將來一定會後悔;不論在內蒙古活動的參與,能放開心胸、展現自己,盡情地享受當下給我的機會,我因此不因為怕疙瘩而怯退,反而更想在其中獲得選擇勇於參與的自己,另外與大師對話的過程中也是如此,能夠如此接近到中國地區的名人並了解他們的人生事蹟,何嘗不是種改變自己的最佳機會,因此我也選擇讓自己去爭取與他們接觸的機會。這趟行程,讓我看到了改變中的中國,更讓我知道改變中的自己,是可以讓自己去選擇更多自己心中吶喊的聲音。
*****************************************************
從書本上認識的中國大陸,雖自己離精通尚有很長的距離,但說略懂應該也不至於貽笑大方。第三度踏上中國大陸這片土地,仍舊抱持著像前幾次的興奮之情,特別是到過了上海、南京與杭州等一級的大都市經驗後,終於有機會能來到嚮往已久的故都北京,這種期待感像是不斷積累的湧泉一般,亟欲蓄勢噴發。偌大宏偉的故宮、廣闊的天安門廣場、古木參天的天壇,蜿蜒不斷的長城,每一筆都記下了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兩年前的北京奧運,使得北京在城市整體發展與規劃又有了革命性的突破,背負了中華民族的光榮使命,北京人民的素質也在這榮譽的光環底下做了提升,這不僅是北京人的使命,也是全中國人的使命,就像那先進廣大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一樣,廣納百川,欲認識中國人民的主體思想,當先從首都北京開始。作為中國政治、歷史與文化的中心,北京無疑得天獨厚,城市具備優久的歷史資本,人民思考問題的氣度卓絕,這不僅是城市影響了人民,也是人民影響了這城市。自己對於北京有一股莫名的情愫,或許是受到明清電視劇以及歷史古書的影響,這的確需要眼見為憑,才能觸發出感動。這次有幸不只能到北京參觀,還能去體驗內蒙古草原大漠的景緻,實在是心存感恩,也體會到,北京與呼和浩特之間不過是兩個台灣的距離,彼此的民情風俗卻差異極大,更別提遙遠南方的雲南及西方的西藏,此時又感佩到中國幅員之大的道理。
北京的先進之處,從首都國際機場就能有深刻的體會,中國之內,能與北京一拚高下的城市,就屬上海、廣州與深圳等大都會,而這些都會的機場機能也都是讓人贊不絕口的,身為首都,北京如何保有自己的領導地位?透過奧運期間而不斷的更新、突破,造就了現在的規模,反觀在台灣的桃園國際機場,實在無法登大雅之堂。旅程之初就滿足了我一睹歷史古蹟的好奇心,透過恭王府的遊覽,我比較了江南庭園式建築,的確充滿了王公貴族的貴氣與豪奢,窗欄上的萬蝠雕塑,更表明出和珅欲與天子比擬的野心。走過宮王府,行經什剎海,清風拂來,湖中水波依舊,沿岸柳枝搖曳,古剎鐘聲四起,但此刻休息的是與古代格格不入的酒吧。金碧輝煌的故宮,是響往已久之地,有昔日康雍乾盛世的光榮足跡,也有煤山自縊的朱由檢以及有志難伸光緒皇帝的衰敗痕跡。幾百年歷史的雄偉宮殿,見證了中國幾個朝代的興衰,全都在這兒發生。乾清宮的正大光明殿、養心殿與軍機處日理萬機,高大的端門、午門與天安門層層關卡護衛著天子所在的禁城。真實的故宮原貌,必須與台北故宮典藏的文物合而為一,其實才會是這座紫禁城的原貌,不然它終究是一座空有軀殼而無靈魂的孤城。遙想當年的戰火,失散的文物,還有那位被逼退落魄的末代皇帝溥儀,或許沒有了封建帝制的紫禁城,也不會再是以往的紫禁城了。天安門如此寬廣,毛澤東遺像就如同書中圖片一般,端端正正的掛在城門上,它不僅見證了六四事件的鎮壓學生悲劇,也見證了北京申奧成功一瞬間市民的欣喜若狂,他那雙眼沒有一刻離開過,同時,我們也都是見證者。矗立廣場正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賦予著中國人民驕傲的精神,在豔陽的照射下,這一切景象看起來都是那樣美好和諧,但切莫忘卻了那陰影之處。
聊到北京的硬體設施先進,的確是初到北京,抑或是初到中國最令人震懾驚訝的事,對我來說,第三度來到中國大陸,更何況是首都北京,對我而言,應該去思考,快速的交通機能,便捷的金融服務,服務業的品質,背後代表的意義才是撐起這個都市的內涵。其實有個問題要請教周孝正老師,中國上海出了一個韓寒,評論自己的故鄉上海是一個金錢堆砌的都市,實際上沒有文化與內涵,更別說出文人,上海今年辦了世博會,北京兩年前辦了奧運會,北京又是如何呢?奧運之後它發展的新目標又是甚麼呢?除了一提再提的政治中心,北京的新內涵又是什麼?或者是,這代表的不只是北京,而是全中國都需要面對的事情。確實比起其他地區,北京市民的水準的確具有作為首都市民的資格,比起上海市民的強悍,能夠比較遵守規則,值得稱許。唯獨只有一項,就是作為首都的計程車而言,它的數量明顯的缺很大,真心推薦台灣大車隊到北京市發展,讓對岸見識一下什麼才叫做真正的計程車服務。
走過故宮、天壇,接受傳統宮廷文化的洗禮,北京的確值得讓人流連忘返,但我們未來的三天,打算見識生平第一次的全新感受,見識何謂遼闊?一望無際?萬里無雲?第一次搭乘中國的鐵道公路,嘗試在鐵路上休憩過夜的感覺,整體而言比想像中好很多,由於硬臥票價不俗,因此能想見,那些春節返鄉的數以千萬計的貧下農民工回家的畫面有多麼的艱困,我們還是處於接觸中國富裕生活的層級。一夜驅車來到呼和浩特,早晨的呼市特別涼爽,抬頭一望,就是自己想見到的晴空萬里,開始了內蒙古初體驗。由於蒙藏歷史關係淵源,獻哈達的習俗也不特別陌生,蒙古人相當好客。蔚藍的蒼穹,無際的草原,奔跑的馬匹,在敖包前許願,一飲而盡的馬奶酒,一隻全熟的羔羊,一落落的蒙古包,名副其實的蒙古草原生活。一眼望去,心中頓時就開闊了,什麼樣的狹隘心胸在此時完全崩解,無所遁逃。你可以選擇奔跑,也可以選擇輕閉雙眼,去感覺這片自然。晚上的篝火晚會,賓主盡歡,載歌載舞,放聲呼喊,夜深之時,一同欣賞前所未見的星空。眾星拱月,從來都不曉得能這樣清晰的欣賞銀河,就像是星座盤直接畫在你的眼前,牛郎織女,隔岸相望。這個情景帶給我的感觸是,其實星星一直都是如此的掛在天上,從未離開過,就如同人的特質與優點,一直都是存在的,需要的是機緣與努力去發現它,不要被眼前的一切阻礙蒙蔽了它致始至終的存在。蒙古包生活確實比想像中的簡陋,真的是可惜了,可惜了這個能好好發揮的素材,這一片草原與星空。
草原上的日出,確實別有風味,看著太陽從地平線升起,又一個美好一天的開始。草原與沙漠,兩個難以連想在一起的畫面,在內蒙古,你就能同時找到。從呼和浩特到鄂爾多斯的沙漠,途中經過了名副其實的工業城包頭,其郊區盡是鋼鐵等工廠,周遭環境自然可想而知會有多惡劣。經過四個小時的車程後,沙漠盡現眼底,細沙,駱駝,寬闊的沙丘,很難想像清晨還睡在蒙古包中。無法用言語形容,除非親身經歷踩在沙丘的感受,乘坐在訓練有素的駱駝身上,眼前除了沙,還是沙。看著這片大漠,心中突然興起謙卑之感,從未想過自己會到來,而當你一直既定認為的事物就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有多大的震撼?就好比欣儀林志玲已久,此刻他就出現在你眼前。晚宴上觥籌交錯,感受到蒙古鄉親老師的海量,又是一個值得歡喜的夜晚。
伊利是中國首屈一指的乳製品大廠,參觀伊利工廠,看它如何在內蒙古推展乳品事業。最熟悉的面孔,莫過於周杰倫的臉,說實話,周杰倫都能在內蒙古出現了,那在中國的任一個角落再看到周杰倫,都不用感到驚訝,足見周董的火紅程度。伊利的目標是站穩在中國的市場地位,伺機爭取龍頭位置,其實中國市場大到足以支撐它自己的事業發展,毋需外銷到海外。的確,不同產業都有自己的發展標的,當前中國大陸的發展是鞏固自己未來投資的基礎。接著是歷史遊覽昭君墓,與外族合親,一直是中國傳統既有的外交手段,昭君出塞,跟隨匈奴呼韓邪單于,往往這樣的大仁大義都被後人傳為佳話,只是昭君心事誰人知?整理行囊,再度驅車返回北京。
再度回到北京,接觸的是現代的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鳥巢的建築工法至今都是難以超越的一代佳作,2008年8月8日的那天晚上,李寧手持聖火,帶著中國人的希望,在鳥巢屋頂上飛簷走壁點燃聖火,而讓我無法釋懷的是,中華成棒隊在北京奧運敗給中國隊,實在是難以接受的恥辱,是恥辱。與宋慶齡基金會的交流,結識到優秀的大學生,也再次證明我們的團隊,是相當優秀且反應快速,有備而來,其他沒甚麼好談的,至少我認為。夜晚,沿著什剎海而居的酒吧似乎活了過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一時興起,隨興的加入與民眾跳團體舞,實在是相當有趣。白天什剎海中格格不入的酒吧找回它的生命,那北京何時能找回她的生命呢?萬眾期待的長城行,居庸關下征服好漢坡,陡峭的階梯消磨不了我往前衝的興致,不斷向前衝才發現,這沒有盡頭,連爬個長城都有體會,就如同求學與做人,我們能做的是一步步的先達到既定的目標,再去考慮往後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以為可以達到頂點,這都是無止無盡的,然而如此,當你回頭一看,其實你已經處於足以睥睨的高度了。
總結這一次的縱橫北京之行,從鄭老師與周董耳提面命下體會到,面對中國我們需要的是「膽大心細」,其實沒有包袱,也沒有甚麼好懼怕的,最後就比誰的膽量與企圖心大,誰的心思更細膩,去觀察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到底它需要的是什麼?如同草原大漠的寬闊膽量,也要具備北京烤鴨那樣斤斤計較的細膩做法。誰說內蒙古不能發展出一片天的,也未必只能待在北京上海,中國那樣大,自有留爺處。話題轉向台灣,王世林老師對台灣國際關注程度低,那幾天一直在思考這件事,早從之前到上海就有些感慨,這次到北京更加深刻。怎麼衡量一個社會的國際化程度高不高?我用最粗淺的說法作舉例即可,那就是看那個地方的外國人比例高不高。看看台北,即便是台北,也沒有像上海、北京那樣大量密集的外國人,我的想法是,只要擁有越多接觸的機會,就更可能去瞭解彼此,這難道不就是國際化了嘛?連北京秀水街的販商都能為生活用英語和老外溝通,我們敢說台灣的國際化程度高嘛?事實上台灣越來越模糊自己的優勢,只在那支微末節的部分鑽牛角尖,想起來如此悲哀。不過對自己所處的未來,仍然是有高度期待的,因為不僅僅只是對於台灣,更是對於中國,如果沒有不斷學習與反省的精神,就不會有贏家的出現。此次旅程實在是一言難以道盡,僅以上述作為代表,其他的心得,必須留在未來才能做定論。
感謝老師與各位團員的熱情參與,每一次的旅程都是唯一的,唯一的時間,唯一的夥伴,以後不再有,再次感恩。
*******************************************
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也是我第一次到大陸,很榮幸的可以在我只有大二的情況下第一次到大陸就被老師選為隊輔。其實就身為一個隊輔的角色而言,光是行前的準備工作就已經讓我學到很多關於大學生營隊實務運作的東西。因為我自己之前參加的社團也是跟這次營隊隊輔系統有關係的社團,我之前的社團也是接洽救國團的營隊來承辦,所以對其中的感觸特別深。很明顯的可以感受到只有一群學生所帶營隊跟由老師所領導的營隊其中的差異,包含我們的作業流程和重視的價值都有所不同。而以上都是我在行前擔任隊輔做準備行前工作的心得。
到了北京之後,其實第一個映入眼簾的當然就是北京豪華的機場和絕對比台北市道路或中山高的路面好100倍的高速公路,雖然大陸在崛起、中國在崛起這件事情我們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親眼看到的感覺還是很震撼,因為實在是比我心目中所預期的進步實在要好太多了。就我剛剛我所說的道路建設方面,北京絕對有比台灣強的實力。
北京的現代化和都市規劃都是無庸置疑的完善,整齊的街道、寬敞的道路、一區區經過規劃的經濟區域再再的顯示出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共產黨要它所展現出來的氣度。其實北京這個城市可以看到很多兩極化的現象,我覺得這些現象就已經像是一個中國的縮影了;你可以看到古色古香胡同和故宮、恭親王府和天壇,但是往外環的道路走去卻又是金融街和高科技產業的中關村。在北京你可以看到街頭的路人是打扮時髦的粉領上班女郎,但是你也看的到揹著比自己的身體還大的包袱行走從外地來打拼的鄉下人。這樣的對比其實也些許的透露出現在中國境內的一些問題,包含區域發展不均、嚴重貧富差異…等等。在北京,人民給我的感覺,就像古早時代的台灣,街上的車伕、路邊的小販都會熱情地告訴你想知道的資訊;搭車的旅人、當地的攤販以及學生和出租車司機,都可以和你大談兩岸關係,相較於台北市的冷漠,北京市民給人的感覺絕對不輸以人情味著稱的台灣,甚至我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往後幾天的講座其實給人的啟發也是非常的深,王小兵先生對ECFA的闡釋,和以一個兩岸通的觀點來看,對台灣大學生的優勢和劣勢分析,台灣大學生的優勢其實是建築在我們的民主多元社會和經濟發展之下的產物,但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兩岸的差距已經明顯的在縮小當中,所以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並將優勢延續下去是現在我認為台灣大學生的當務之急。當差距逐漸縮小,我們的優勢又會逐步的喪失,不能一再的以保護政策把自己關起來,自由開放和良好的競爭環境才是促使整體競爭力向上提升的動力。其實不僅僅是ECFA,全球的自由貿易興起是一種趨勢,在你面前有一塊肥到滴油的大餅,那為何還要逃避與中國的貿易自由化而先考慮其他國家的FTA呢?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何況我們的文化歷史背景如此接近,又有數量龐大的台商在中國發展,更強化了ECFA簽署的正當性。而下午周孝正教授跟我們講的中國大陸因為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種種問題更是讓人體悟深刻,由於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可以說是一張白紙,而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又常常執行所謂的「一步到位」政策,所以造成許多地方是「擁有先進技術設備的城市,但是人員水準卻仍然停留在幾十年前」就像一個有華麗外殼的國家,還有嚴重的農村問題和人口問題,雖然中國大陸的崛起是一件事實,但是相對的這種急速發展的結果伴隨而來的一定是很多有待中國費心解決的問題。
而此次北京行最特別的地方就是還有前往內蒙古三天的行程,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同樣的也是讓人驚豔的城市,是一個矗立在東邊的大草原和西邊的沙漠中的現代城市。在內蒙,隨著遊覽車逐漸的往郊區開,樓房逐漸的低矮,而景觀也從現代漸漸地走向原始。而當我們抵達大草原時,草原的景觀無不讓人心曠神怡!在這片遼闊而一望無際的大地上,抬頭仰望的是一片無垠的藍天,偶爾有幾批馬在身旁低頭吃著地上的小草;晚上的天空則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美麗的星空,乾淨,沒有一絲的燈光干擾我們觀星,這輩子只聽過沒看過的銀河清楚地浮現,三到五分鐘就可以發現一顆流星,這些都是內蒙古的瑰寶。在這種自然原始的環境之下能夠滌淨心靈,身處在天地萬物之間發覺自身是如何的渺小。
景色雖然美好,但其實中間也隱含著一些的問題,在草原文化的講座中,陳教授其實就已經點出了內蒙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沙漠化。內蒙從以前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到現在嚴重的沙漠化。草原裡繁盛茂密的草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因為人類過度的放牧而造成草原裡的草低矮短小,甫一生出嫩芽就會遭到牛羊的啃食;蝗害也是造成內蒙草原沙漠化的一大問題,在前往敖包的沿途上,曠野上俯拾即是的蝗蟲,吞噬著大片已經奄奄一息的草原。就像發展中的中國一樣,擁有美好景致和豐富礦產的內蒙古,必須在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中取得一個平衡,我認為在已開發國家很多較小規模的農牧業都已經轉型成為觀光業的經驗之下,內蒙古的畜牧業和部分農業也可以憑藉著自身的景觀優勢朝這方面發展,較能夠做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兼顧的局面,畢竟自然環境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藏,我們不能因為過度的貪欲而將其破壞殆盡;所有的物種都要依靠自然而生,而人類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永續和諧的發展將不只是內蒙古的問題,而是所有正在開發中國家的問題。
這次的北京不同以往任何的觀光團,有老師帶領我們思考,給我們提點一盞明燈;不只是觀察北京、體會北京,更多的是告訴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態度和道理。因為我很榮幸是隊輔的一員,所以我能夠體會的更多、感受到的東西更多。不同於任何的旅程,我覺得這趟旅程是值得令人深思和回味的,不只是能夠放鬆身心靈,看了這麼多的東西,就像狄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去思考背後的道理和意義是能夠使人成長、能夠讓人體會到自身的存在。
這次來北京,我成長了很多,謝謝老師。J
***********************************************
記得距離上一次踏上對岸土地是多年前的事了,當時純粹抱著旅遊的心態來欣賞這個國家,事隔十幾年,當我再次親近這塊土地,對我來說,意義早已大不同,我學會以多元思考性、前瞻性等角度出發、甚至是批判性的角度來檢視、體會這個國家的一切,大至整條金融街,小至與計程車司機們的簡單對談,雖然人生資歷有限,但仍盡自己所能的觀察蘊含在實物背後的深切涵義。
相當榮幸的,於大學期間參加此次兼具知性與感性的「縱橫北京」之旅,過程中,最直接給我的體悟莫過於使我相信,當一個人決定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一個國家、一次出訪時,就決定了獲益的多寡,因為當我決定好好吸收此一大國的任何枝微末節時,我發現自己在領悟上的水平,得到相當的提升。行前的準備、當下親眼所見與感受以及事後的回想,都讓我一次次對這個大國充滿了興趣與好奇,也就是這些問號的存在,激發我存在於童年時期的旺盛詢答勇氣。就第二天前往故宮來說,其實不難想像來自世界不同人種的遊客對故宮的瞻仰之情,人手一相機,於各大殿前抓住與古蹟接觸的瞬間,然而,對我來說,相片抓住的僅是實體的宏偉與瑰麗,站在過去所稱的紫禁城中,我感受到的是歷來朝代更迭的興衰,多少文武百官、騷人墨客的徘徊所在,而中國發展至今,其背後的歷史便是由這一群人共同堆疊而成,少了任何一個角色,中國現今的命運都可能大不同,這樣的想法在我回台灣的幾天內仍給我相當大的震撼,歷久彌新的感覺也正是相機捕捉不了的精髓。
接著,再往前走一點,天安門廣場帶給我另一種發現,一路上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小販不少,買國旗的人也不少,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中國母親,為她的三個孩子一人買一面國旗,牽著他們,說:「走,我們拿著國旗去前面照相!」語帶歡愉地往天安門廣場的毛澤東相前進,那一幕我深深的受感動,一個已隨歷史遠去的國家領導人,卻能夠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仍受到中國人民如此愛戴,即使曾經帶領國家走十年文革這般向後倒退的路,百姓依然感念他,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就連與其鬥爭了幾十年,屢次揚言消滅毛的蔣介石對毛的評價歸結為「藝術」,並矢志向其學習,可見毛澤東的智慧、格局並非我們用三言兩語足以概括,他用「精神」聚眾,使得中國人團結一心,而這樣的熱情時至今日似乎不減絲毫。
此次十天北京行,除白天隨隊參觀名勝古蹟、聽講座外,也於自由活動時間遊訪著名的「南鑼古巷」,與白天的中國傳統建築相照,南鑼古巷的大部分店面同樣富含濃濃的中國味,卻也加入了些許西方元素,比如:酒吧,裡頭聚集的人有中國人有洋人,大家一起觀賞正夯的世界盃足球賽,品嚐小酒,為西班牙或德國某著名球員進球而喝采,似乎只要一踏進此店皆朋友,並無所謂種族或意識形態上的爭執,印證了運動可以使人拋下成見,達到團結的目的。我和同行的隊員們也忍不住往店內鑽,浸染難得中西合璧、傳統與當代兼具的氛圍,因為我知道這樣的經驗或許一輩子才有一次,所以更加珍惜。
中國正在改變,尤其是身為首都的北京,在國內更具有領導的作用,除了街道整齊有序等大城市該有的硬體外,也發現他們設法將中國融入國際的決心。
這趟北京內蒙行,讓我看到中國強大的企圖,然而,要邁上國際舞台,軟體素質的提升與內部存在的矛盾會是最大的問題。中國未來會怎麼走,得參考國際情勢,而國際的未來何處去,同樣也得參考中國的發展,兩者必互依,就像磁鐵般,一方動,他者卻無法自外於被牽動之列。
**************************************************
這趟去北京和內蒙對我來說,一開始真的沒有什麼出國的實感,覺得街道都跟台北相去不遠。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北京的街道,有一種它自己特有的韻味。就像香港和台北的差異,或者台北和台中的差異,每個城市的街道總會有一些它的特色在。我在最後一個晚上以及最後一天的早上,有在下榻飯店的附近稍微走動了一下,在這之前我所看到的街道比較不是一般北京人生活中的小巷道,而是大馬路或是充滿觀光客的胡同。但是,當我走在附近的巷子的時候,我才發現我有多麼貼近當地人的生活,像是早上賣菜、賣衣服的小販,在公園運動的居民,然後前一天晚上淹大水後在清掃的人們,其實就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是一樣的。人們所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是,環境是不一樣的,店面的招牌,房屋的設計……等等,甚至光街道的寬度就不一樣了。中華民族的人們,不管到了人麼場景,做的事可能都會因文化的影響而有所相似之處,而一個城市的面貌除了受到人的影響,也會受到氣候、經濟發展……等的影響,真的就像香港一樣,香港因為地狹人稠,所以創造出它獨特的街景,它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而我覺得北京也會因為它的文化歷史等因素,而有其獨特的風貌。
雖然我上面有寫到,我覺得北京的市井小民的日常活動跟台北的市井小民有其相似度,像是早上去公園運動,雖然北京人不是打太極,而是拿著球拍和求「自己」玩,或者是早上會有小販在路旁擺攤賣菜賣衣服賣雜貨,但是竟然連有點詭異的古物都有在賣,這些感覺有點像,卻又不是完全一樣的行為。我要說的是,我從第二天就感覺到的北京人的和台灣人的不同。對很多人來說,他們看到的也許就是北京人的不文明,髒亂、不守秩序…….等,這些我也看到了,但我也看到了許多其他有禮貌有內涵的北京人。很可惜的是,有些印象還是大多數人舉止的反射,所以外界對於北京人的印象還是無法改變,而我也就在路上所接觸到的一般百姓的印象,我覺得北京人的這些為人詬病的行為就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可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台灣人。台灣人也不是一開始就會在捷運上靠右,很多行為都是經過長期的教育才行成的,不然以前的台灣觀光客怎麼會那麼的不受觀迎。而現在看著北京我會覺得沒有必要把自己想得比對方高尚,或是抱著著既定的成見來看對方,那樣就失去意義了,我自己是認為,北京人普遍來說還是很熱情的,所以像這種禮義的問題,給他們時間,我覺得是可以改進的。
至於內蒙,我所看到的就是很簡單的草原沙漠化問題,以及少數民族文化保存的問題。沙漠化的問題很嚴重,我們在與大師對話中也聽到,沙漠化嚴重的問題除了氣候也有過度放牧的問題,我認為這方面需要政府的公權力介入才能對如此大面積的沙漠化問題進行有效的防止。至於蒙古當地的文化,我有向為我們表演馬術的那位大叔詢問當地的教育問題,其實就像我們台灣也會有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或者我在關注蒙古文化保存問題的時候,反過頭想想,我們自己也有原住民文化的保存問題,這種少數民族文化保存的問題不管拉到世界其他各個國家,多少都是存在著的,只是也許是歷史課本上的成吉思汗太令人震懾了,導致看到現在的蒙古文化,會讓人更加的不勝唏噓。
***************************************************
初章 是歸途?是探索?
北京北京,一個古老的王城;北京北京,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北京北京,一個充滿二十二歲夏日回憶的夢境之地。
是商業週刊開啟了我對中國的認識,看著一篇扁報導著ECFA的文章,看著一個個去大陸念書的台灣學生,看著不同的企業在中國茁壯、發展或是退出、鬆手,海峽對岸的那片廣闊土地不再是如我們想像中封閉,那些擁有同祖同宗的對岸人們在做些什麼?有著同血同脈文化的人們在想些什麼?他們是怎麼生活的?那裡的人們又在望著什麼?又在等著什麼?
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途,是否探新是否尋根?我並不知道,但在心裡的最深處,我相信,這是一種執卓。
之一 恭王府、胡同、故宮
炎熱的天氣,燙腳的石版路,我們走在百年前的道路,綠瓦、斗拱、榫接結構,百年的木柱撑著百年的屋簷,歷經風霜卻依然挺拔,屋簷上的小獸端坐著,望著遙遠的四方,能看多遠,能望多久?應該守候的主人卻早已經不在了,簷上的小獸們在陽光的照射下顯的有些寂寞。
恭親王府曾是清代大官兒和珅的住所,貪官和珅是世人眾所皆知,滿屋金銀財寶得用不同窗戶才能辨認。小橋、流水、曲廊回延,門板上繡著一隻隻的蝙蝠,充分描繪出中國人對於同音異字的迷信,聽說在恭王府內有著九十九隻蝙蝠,象徵著福氣久久。但當和珅被賜死之際,和家被滿門抄斬之時,他是否還會想到那府內的小獸和那九十九隻蝙蝠?三呎白綾斷了和珅傳奇的一生,他的故事成了電視劇劇本,他的故居成了觀光勝地。一代貪官和珅依舊活在百年後人們的心中,跨越了時空,一代代不斷地流傳。
皇城內的胡同是最美的景緻,沿著后海走著,滿排的柳樹隨風搖曳,河中船夫搖槳高歌,一切的一切就如同百年一般毫無改變,皇城內的時間似乎停駐了,紅色車棚的人力車拉著遊客經過,時間的輪軸滾動著,發出躂躂的轉動聲,輕輕的慢慢的,就像是要讓人睡著般的緩慢轉動著。
我彎進了一條小巷,壁上貼著鴉兒胡同,沒見到半隻鴉,倒是為了胡同景象驚艷不已,午後的陽光從屋簷的縫縫透了過來,在地上散成了一片片金黃,灰色的磚牆閃著白色的光,微風帶起了一片樹葉,輕捲著,時高時低溫柔地在空中舞著。胡同裡一個人也沒有,驚見一扇木門半掩著,內頭傳出女孩子清脆的笑聲,我將頭輕靠在灰牆上,輕閉雙眼似乎就能看到百年甚至千年前的景象,女孩兒家是必須待在閨中的,隔著一道厚牆足不出戶,是否當時的女孩們也曾這樣的笑著,是否也曾有個風度翩翩少年在屋簷下張望著,想盡辦法捎些口信給府內心儀的女子。遠處的同伴揮著手示意要離開了,轉身之際我似乎聽見了關門聲,一聲聲在胡同裡回盪。
故宮,意為前朝的宮殿,又名紫禁城,意為天上紫微星天子居住之地。走在故宮的中軸線上,那日的溫度約莫35度。故宮以中軸線一路貫穿,不只限於宮內,中軸線一路向北向南不斷延伸,直至貫穿整個北京。我們在烈日底下走著,就像一群朝聖的人們,沒有了烏紗帽、長袍馬褂,多了防曬霜及太陽眼鏡;少了抬轎子的小伙子,卻多了打著花傘的姑娘。神武門進午門出,一路繞過乾清殿、坤寧殿、保和殿,最後到了太和殿,那棟金黃色的建築就像是從地面浮出一般,直達天際,雄偉,當下的我只能說說這簡陋的形容詞。天很藍,沒什麼雲,遠遠望去,那種震懾是夠令人吃驚了,我幾乎要伏下了身,剎時間突然很能體會電視劇裡那種市井小民初見皇宮的惶恐,那像徵皇權的厚重屋頂,在頭頂上壓著,重的令人站不住腳,若非身旁的朋友勾著手,或許我也將撲通跪下。站在太和殿中心,我終於明白天子之位在中國人眼裡有多麼的高不可攀。
台灣的朋友說,故宮的靈魂早已被搬來台灣,就算是如此,那被遺留在北京的軀殼,卻也依舊不減昔日風采。夕陽灑上了屋簷,我沿著午門方向直走,再也沒有回頭。
之二 天安門廣場
那是毛澤東的領地,我不禁這麼想著。沿中軸線一路直行,走出午門,再穿過天安門,就完完全全離開天子之居。在寬廣的天安門廣場,回頭一望可以看見剛離開的天安門,磚紅的牆上寫著「中華人民萬歲,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中間大大地掛上毛主席的相片。眾多的遊客相爭著在此地拍照,喀喀聲不絕於耳,我向前走了幾步,廣場上很空曠,人們三三兩兩地躲著太陽,竟然連一隻鴿子也沒有!前方兩座大大的電視牆就落在人民英雄碑的下方,畫面上播放著熱情、活力、充滿生氣的新北京。廣場兩旁的博物館和人民議會是仿希臘式建築。拖著影子,我越走越遠,越走越慢,已經看不清是天安門或是更裡面的午門了,鮮黃色的屋瓦亦消失在眼際,故宮的遊客依序離開,古老的北京似乎打起盹來了,或許再次沉睡,或許回憶起百年前的風華,或許太多的或許….僅僅隔著一條街,新舊北京於此交會。
之三 天壇
走過三個祭祀重地,站在初見的祭台上,我哭了。就在那久遠的百年,千年,中國人祭天,中國人拜地。用一個九呎的圓圈住天地,正中央的祭台是皇的宣讀祭文之處,以示天下,以上天聽。絡繹不絕的遊客爭相站上了祭台,喀嚓喀嚓拍著相片兒,熙熙攘攘的笑聲從不絕耳,笑著、跳著、鬧著,擺個誇張的姿勢,嘟起嘴巴裝點三八。我退到一旁,看著這現代版的宣誓,想著,百年前的古人們會怎麼看待這一切?而我,又能在這歷史洪流之中為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做些什麼?懷古思遠是文人情懷,而理工科的我又該怎麼看?蹲下身,摸摸的上的石板路,溫熱的灰色石塊並不燙手。辛苦你了,我低喃。
緩緩站起,替氣宇軒昂的塔樓拍了些相片,碧藍的天空襯著綠瓦灰磚煞是好看。喀喀兩聲,一幅百年風景立即數位化,對於這些相片是否將成為回憶我並不知道,但情感長存,土地長存。換做是你,想必一定會吟上一首詩的吧!
之四 呼和浩特
三米高的空間裡硬是擠進了三張臥鋪,睡最上頭的那個坐著時連腰都挺不起來,六個人相視坐著,似乎是分享秘密的最好時機。大家玩瘋了,在鐵梯架爬上爬下的,行李、鞋子、零嘴全散落在整個車廂走道,淑秋姊戲稱「難民營」。列車有點晃,卻是令人熟悉的節奏,我縮著身子寫心情日記,今天的心情是好是壞?我偷偷畫了個笑臉。
是陽光叫我起床的,望出窗戶是一片漠地,遠處有些矮房,是磚房。在台灣已經沒有人蓋磚房了,磚房雖價錢便宜卻質量過重,不易抗地震,倒塌後危險性也大,算是一種走入歷史中的建物。看著窗外整排的磚房,心中有點激動,又有些不捨。拿著相機的手卻遲遲按不下快門,我最終還是選擇放棄。這裡和北京的差距有多麼的大,在橘紅的磚瓦中,我才突然明瞭。
之五 草原和沙漠
台灣很小,真的很小,在台灣看不到無盡的天空,看不到無盡的草原,看不到滿天的星斗。我坐在草原上寫明信片,陽光打在我身上,有一些癢癢的,天空沒什麼雲,由深到淺的藍一層層的往上疊,像只藍色的大碗。遠處有馬兒低著頭吃草,小馬兒挨在大馬兒身旁,雙雙低著頭像是在說些什麼。美得像幅畫,我最後在明信片上寫著。願我的朋友能感受對岸的祝福。
篝火在不遠處生起,小小的舞台上,大漠的子民們唱著、舞著,蒙語歌漢語歌不斷的交叉吟唱。在休息時刻,我曾偷偷問了呼老師,現在內蒙人學蒙語嗎?少囉!老師望著遠方說著,沒有競爭力啊!香菸的霧氣從老師嘴裡吐出,有點淡淡的無奈。我無法再開口,少了文字的流傳,一個文化又能夠持續多久?
我想到去敖包的情景,沿階梯一步步而上,轉轉金輪,許許心願,我撿了塊小石子,繞著敖包走三圈,回到起點奮力一扔,請長天生永遠守護這個永遠唱歌跳舞的民族,這個曾經驍勇善戰的民族,這個視馬羊為家人的民族。
舞台上又換了一位舞者,旋轉的衣裙帶起一片片光影,我走進暗處,默默擦乾眼淚,長天生啊!請你,請你一定要守護這個你所愛的民族。
車子開過黃河上游,滾滾黃沙在水裡翻騰,剎是驚人景像。聽說響沙灣的沙子會唱歌,我望出窗外,前後左右一片土黃,沙漠。
有些過度開發了,我不禁這麼想著,爬著天空的纜車,供客人體驗的沙漠導覽車,輪班制的駱駝隊,一切那麼原始又那麼現代。這裡的人們用著天賜的土地換取生活,和千年一樣是靠天吃飯,但意義似乎有所不同。導遊指著沙漠中央的基地,有些自豪的說,那裡之後將會有一棟五星級飯店,有些人發出了驚嘆聲,有些人似乎聽漏了。我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驚訝了一兩秒。為什麼要在沙漠中建飯店?這念頭深深在我腦海裡爆開。為什麼?為什麼?主修土木工程的我應該為了這偉大工程歡呼才是,然而我沒有興奮,只有深深的驚訝與無解,沙漠乃草原演變而來,受盡風吹日照,大地蘊釀,一片沙漠形成,是上天所賜的寶物。那棟沙漠飯店是否影響沙漠化,我並不知道,但為了區區少數人的享受,是否真的值得陪上一片大漠?我憤慨了,然而身旁的好友卻幽幽的說,不這麼做,他們將無法生存。語畢,兩人相望,無語。到底土木工程做的是建設,還是破壞環境呢?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到底該怎麼做,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猶記得在草原時後,鄭老師曾說,這地方或許台灣人來經營會很不一樣。一路上,我一直想著這個問題,就算蓋出了舒適的飯店,優越的服務,我想問,這樣還是蒙古嗎?
這樣還是我們記憶中的大漠嗎?當所有的現代化進軍了草原或沙漠,我們所要的還剩下什麼?然而,此題無解。
彎下腰我捉起一把沙,捏太緊,沙漏了,鬆開手,沙散了,又捉了一把,依舊,我看著細沙流逝,像時間。細細的歌聲在身後迴盪,而我已聽不清了。
之六 長城
踏著石階,踏著時間。萬里漫延,是長城?是歷史?還是思念的心?腳下的石塊非常不平整,凸凸凹凹,高高低低,我無法想像在這石砌的走道上流著多少人的血淚,訴說著多少家庭的呼喚。沒有任何形容詞可以訴說第一眼看到長城的感受,壯麗,我辭窮了….那牆就如同一隻活生生的龍般繞著山脊爬行,後頭的山如墨一般暈開,層層散去,像畫一樣。
在二號樓小憩,穿過狹小的走道,樓頂的風有些大,站在高點,一陣暈眩襲來,是對高的恐懼?還是歷史的沉重壓得我喘不過氣?我並不知道。向後望去,確實吃了一驚,驚訝的不是陡峭的山崖,而是那城上的人群,中國的、外國的,穿著粉色、白色、藍色衣服的的人群就隱沒在泛黃的長城之中。像隻彩色的小龍,緩慢的扭動著。
靠在牆上,輕閉雙眼,速乎聽見了那久遠的爭戰聲遠遠傳來,有馬蹄、有吆喝,有些許的焦味,和血的濃厚氣味,可以看見傳令的小乒在道上奔跑著,將軍們在亭內商討著,細看可見那微蹙的眉。烽火聲越來越近,馬兒在山峰露出了半個頭,操著不知是蒙語還是滿語的戰士們占滿了整個山頭,搖旗吶喊,仰天長嘯,啊!中原!美麗的土地。一瞬間,我終於知道為何多少民族覬覦這塊天子之地,也終於明白為何世世代代不斷修建著長城,不論犧牲了多少時間、財力甚至是人命。美麗的東西需要力量守護,唯有力量,才能帶來和平。
睜開眼,我親吻了石牆上的刻痕,因為有你的存在,才有人民平穩的生活,謝謝你,世界最偉大的建築。
終章 曲終人散
相片飛滿天,離別就在隔夜,但這時間點似乎還感受不到那分離的痛苦,大家依舊笑著,勾勾手拍著相片兒,過度歡樂的景像,卻讓人覺得有些孤寂,東坡曾說「明日黃花」,或許我也成了騷人墨客了吧!在圓桌裡,我默念著所有小隊員的名字,一遍又一遍。我想起了秋楠,一個北京地質大學的學生,聲音柔柔的,笑起來雙眼會瞇成新月型,到底北京和台灣有哪些不同?你想不想來台灣?想你的時候可以寫信給你嗎?還有好多好多問題想問她,短短的兩小時,沒辦法填補那千里的距離,我這麼想著。吶!你去新疆時會給我寄上明信片嗎?這段回憶會在我們的人生裡占了幾分之幾?偶然在街頭碰面你是否叫得出我的名字?吶!吶!你還會記得我嗎?
我擠進了一張團體照內,是希望再次感受那些一起旅行的夥伴的體溫。十天,很長,長到讓人忘了自己的故鄉在台灣,十天,很短,短到讓人覺得才剛認識便要分離。抱抱身旁的隊輔,我們還有多少次可以一起旅行的機會呢?我偷偷這麼想著。
再見北京,再見古老的王城,再見嶄新的奧運會場。海峽兩岸是否為一家人,或許我不能決定,但一旦留下了足跡,那個地方就不再遙遠。千里之外用科學換算只不過是三個小時。今年夏天我在兩岸牽起的感情線,不論多久,都不會放手。
感謝看完這篇的各位,因為實在太多感動,便成了這落落長的一篇,感謝周董、鄭老師、淑秋姊和翠敏姊姊(是正妹!!!)和所有縱橫北京的團員。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大陸是個非常陌生的地方,聽過太多大陸不好的傳聞,和可怕的黑心商品。但是近日大陸經濟起飛,不得不去了解這塊太過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中華文化一直是我生命中的一部份,一直以來我認為在書中追求便可,但一看到書中描述實體化,那真是令人感動的一刻,也突然明白古人詩詞中的山川大漠的壯麗或小橋流水的秀麗,真實的風景就是如此美麗,不吟上一首詩也難。記得在給同學的明信片中寫道「這裡的風景是美到無法用言語描述的,甚至連相機都是多餘的,只能用雙眼和心去記錄這所有的一切。」還有太多、太多的感動還來不及記下便隨時間漂走,但是一直相信,情感是不會忘記的。年輕就該去探索,年輕就該去冒險,2010 那年夏天,我在北京,是探新,也是尋根。
*********************************************
第一次來中國大陸,第一次到北京,我所感受到的是這個國土的巨大、這個國家的霸氣,以及我的渺小。
北京的大可以從許多方面來看:土地面積、建設、經濟發展度、國際觀。
先從面積講起,北京的土地面積光從地圖上就能做出明顯的對比,也因為北京的地大所以能造就許多不凡的建設,古蹟如故宮、現代建築如鳥巢,展現的都是一等一的大器。這樣的建築在台灣的土地上是難以見到的,就連路邊的任何一家店面大小都可比擬台灣商店的旗艦店。
我想這和北京地大、人多有著正相關。人口多市場大,在投資者眼中,北京就是塊大餅。以前常看到電視上新聞報導著中國大陸正處於經濟起飛的時期、經濟蓬勃發展等報導,雖熟知現在的中國和以前書上認知的落後共產國家已大不相同,但當我看到一群一群坐落於市中心的金融大廈時,才真正了解什麼是經濟繁榮,這對我來說是一種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震撼,那些一幢幢的高樓大廈在在表現了北京經濟發達程度。
然而這些社會科學的東西之於我是全然陌生的,過去大學四年「教育」是我所習得的專業,我關心的、閱覽的幾乎都是教育的相關新聞,即使知道中國大陸與過去相比越來越進步、經濟蓬勃發展,但那又與我何干呢?過去的我,從不關心這些,或者該說過目即忘。但在這十天之中,從周董、鄭老師以及各個與大師對話講師們的演講中,我越來越了解身為現代人或是台灣人應該關心著哪些事務,當我嘗試碰觸著以前未接觸的領域時,我才明白過去的自己是那樣的渺小,不僅視野渺小、見聞也渺小。
猶記得剛開始開營儀式王小兵先生的演講,當王小兵談到ECFA時,我連ECFA這四個英文單字都會拼錯,對那時的我來說,雖有在台灣看到新聞媒體報導,但也只是看個幾秒鐘就轉台不予理會,我根本對ECFA是一知半解,當時的我甚至並不認為我需要了解這些。
這樣的認知其實一直存在於我腦中,因此每次與其他同學談話時,我常會感到強烈的衝擊,當別人問我「看到現在的北京你有什麼感想」我甚至沒有辦法說出很切中要點的評語;當別人談論經濟、社會的問題時,我一開始也只是閉著嘴在旁邊聽,完全插不上話,因為這跟我過去所接觸的相差好大,而我也從未關心過大陸經濟、社會的問題,就連兩岸或是東亞的議題我也少有涉略。這樣的想法直到當我聽到王世林先生的演講後改觀。
當王世林先生說著台灣的新聞總是報導著台灣島內的事情,而台灣人都不關心國際性的事務時,我真是感同身受。過去我總是只關心著身邊的事情或是教育圈的事,我著眼的是「點」但我未曾用「面」的角度站在更高處去看這個世界,其實當世界成為地球村之後,國際的脈動與全球的發展,對台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遠超過想像,我應該要更關心世界、更關心社會,而不是一味的將自己的眼界縮小。這個想法扭轉了我過去的認知,也讓我了解自己視野的渺小。
再說說軟件的部份。我曾在中國以外的地方遇過大陸人,也和許多人的想法相同:大陸人沒有文化水準。他們排隊會插隊、隨地吐痰、說話與舉止沒有禮貌等等,這是我原先認為的大陸人。但我在北京所遇到的人(以商家或服務業者為多)都很守規矩也很有禮,甚至連在路邊問路時,路人也會很親切的回應,北京的人和我曾遇到的大陸人很不一樣,服務業的品質也好到讓我訝異。
我有幾次印象深刻的吃飯經驗:服務生們常會在餐桌附近隨時待命,當你進餐廳時服務生也會點頭致意與問好;當同桌有人向服務生要水時,服務生馬上迅速且有禮貌的拿了杯盤過來,杯子中裝著熱水甚至還附上了茶包;在響沙彎賓館時,一大清早看到飯店的員工集體背經。最後一個在台灣幾乎是很難會看到的畫面,而這也顯示他們對工作的看重與品質的要求,顛覆過去我認為大陸服務業品質差的想法。
除了北京帶給我不一樣的想法以外,此次去內蒙所看到的景象也和我想像中的不同,我從未想過原來內蒙的市區是那樣的先進。內蒙地廣日照強,多數地區使用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處處皆能看到太陽能面板,科技發達的痕跡隨處可見,就連出租車的車頂上都附有LED跑馬燈(如果在台灣一定可以成為很好的廣告宣傳器),街上繁華高樓聳立,光看街景可能會讓人誤以為是在哪個東南部的大城市。
經濟要發展勢必要犧牲部分環境資源,雖然中國現在也意識到環保與永續發展的重要,但就像當時在內蒙時中華文化學院老師所說的:現在不發展更待何時?即使知道必須要犧牲、消耗這些自然資源,但目前正是內蒙發展的大好機會沒有人會想要錯過,車到山前必有路,當物資竭盡時必會有解決方案。
當已開發國家高唱著環保、愛地球的口號時,開發中國家正因為著經濟的必要發展而繼續破壞環境,這兩種觀念也衝突著中國大陸,至少在兩場一前一後的講座中,我看到了。從現在大陸的建設中我可以看出,他們也在想辦法讓這兩種觀念達到平衡,但是從近期中共在推動的「西部大開發」政策能看出,中國政府並不想要慢了發展的腳步,當站在環保與發展的天平上,他們選擇繼續繼續發展。
此次有幸擔任副隊輔的工作,學習著在團體中做一個小領導,增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也因此認識了更多來自不同科系的朋友,當我們交換著自己的所學與專長時,我感受到了隔行如隔山,也發現教育圈外的世界是如此廣闊。
因為副隊輔的緣故,更增加了每日晚上隊輔會議與老師接觸的時間。周董與鄭老師對我們的談話,常讓我反思自己、刺激著我的思考,讓我來到北京、來到大陸,並不是帶著空空的腦袋來,而是從中思考自己的不足予以借鏡,真正有思想、有想法的縱橫北京,我想這十天我所得到最大的紀念品,應該就是旅行期間我所有得到的震撼與反思吧!最後,感謝賢德惜福基金會帶領我們前往北京與內蒙,讓我們有這個機會認識中國大陸、認識世界,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謝謝周董、鄭老師以及淑秋姐和總召翠敏這段日子給我的點滴幫助與啟發;謝謝第五組的朋友們的配合與參與;謝謝所有一路上曾聊過天的夥伴們,從每個人身上我都學習到很多東西,也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讓我對未來有了新的動力!
**********************************************************
我們常說中國是後冷戰時期逐漸崛起的新勢力。由於中國有著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及人口眾多的特性,各國對其國際地位的關注也就自不待言。在其發展的歷史中,從中國共產黨在二十世紀中葉順利解決內憂外患之後,冷戰期間中共領導高層便開始致力突破外交孤立,在重要國際組織,尤其是聯合國安理會中成為世界認可的合法政權。另一方面也為求現代化,迅速發展了核武及彈道飛彈,展現其晉升強國的打算。冷戰結束時中國開始經濟起飛,透過快速發展的經濟實力及日新月異的軍事能力,至今已能在國際經濟事務上扮演領導角色,進入世界強權之流。
而在中國崛起大受關注之際,我來到了北京,這個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美國最大債權國的首都。身在北京說中國的經濟意義或許不如上海來的感受強烈,但這個軍事、歷史、人文重鎮對我而言,是認識中國的起點,也正是驗證所學與發現問題的旅途。北京自改革開放至今,已發展出先進的硬體設備、交通系統與完整的都市規劃,無一不是現代化的象徵。後海胡同的風光明媚,故宮的莊嚴雄偉,長城的氣勢浩然更是保留了北京的懷古之情。而北京的嶄新風貌,便在這般新舊交迭的空間下呈現。
中國在經濟體制的轉軌過程中,迅速的社會變遷也造成了社會結構的改變。有鑑於此,中共從十六大開始主張「和諧社會」,以和諧為主題的一連串政策開始在中央發布,對於地方政府的執行,中央亦保持著宏觀調控的準則。然而「和諧」對於自古鬥爭而來的中國共產社會帶來了一個轉型,代表政府必須開始關注人民的聲音,對於民生社會福祉有更進一步的保障,這也便是我來北京關注的第一個中國社會問題。
快速的經濟步伐急速拉大了中國內在的貧富差距,對於土地並未私有化,而以地綁人的中國戶籍制度而言,更是一大危機。正如同周孝正先生所言,土地改革問題之於中國,是嚴重而重大的問題。今年三月結束的兩會仍舊無法突破戶籍法的修正,除了農民苦,為了求生往大都市擠的勞工也苦,他們成為城鄉間的流動人口,就像是和我在足癒間閒聊的四川師傅一樣,是在北京打工的二等公民,沒有社會福利,沒有社會保險,因為要落戶在北京這樣的一等城市,成功的機率難如登天。
猶記在和天安門的炙熱午后道別之際,我穿過屬於紫禁城的最後一道拱門,裡面或坐或臥衣衫襤褸的遊民,也不乏歇腳的遊客,在散佈凌亂廣告單及垃圾的地上佔據一席;還有那晚足浴的師傅無法落戶的深深無奈。這些都是我親身經歷的北京。或許建構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對於現階段仍尚未發展完全的中國是言之過早的,但我認為這是絕對必要被關注的,畢竟中國有的是十三億人口,嚴重的貧富差距結果帶來的可能是中產階級的衰滅,對於整體社會的公平及社會維穩實屬不利,更多的社會問題必將接踵而來。
而踏上廣闊無垠的呼和浩特又是另一種風情。希拉穆仁草原上的星斗滿天、响沙灣的大漠風光與篝火熱情、「青塚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的昭君古墓。有別於北京的繁華夜色,而是平實簡樸、未加雕琢的原始景致,可謂之心曠神怡,美不勝收。
不過對於消失的綠洲,傳說裡豐美的水草已不復見仍然深感遺憾。當時我們身處開發頻繁的內蒙西部,灰黃的土地以及雜草,沙漠化景象隨處可見。除了久日未逢甘霖是罪魁禍首外,過度開發與未盡環評之責任也難辭其咎。最後一場講座時,郭耕先生所言建設生態文明言猶在耳,中共十七大強調的科學發展觀也包含了人、自然、社會的共生。倘若中國在乎可持續發展的永續精神,維持生態文明自不得掉以輕心。
當然我們無法苛責中國更多,對於一個不斷發展的新興勢力而言,從過去對東亞金融風暴時的援助,到最近於哥本哈根率先的減碳行動,都意味中國正在往一個負責任的大國邁進,因此我也相對期待中國能更全面的發展,在經濟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並且正視隱藏的社會問題,進而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
結束了這趟旅程,除了要感謝老師們及整個團隊為同學付出的用心,使我們擁有一段與眾不同的中國北京內蒙行外。我們仍然必須反思,在兩岸貿易漸趨正常化之後,我們該如何看待中國這片土地,找到屬於我們的機會,那是更重要的問題。
**************************************************
曾經,我以為今年暑假又是個一如往常的暑假,無所事事,胡亂找個打工,去幾個地方玩,就等著九月開學了。But life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a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就是這樣的一個機緣,措手不及的倉促,基金會給了我這個機會到了大陸,到了北京、內蒙古這個我從未到過的地方。
一下飛機,新穎宏偉的機場,展現了泱泱大國恢弘的氣度;高樓聳立的市中心,無疑的證明了雄厚的經濟實力,在踏上這塊土地的開始,就被一種看似陌生卻又熟悉的莫名和百聞不如一見的震撼,不斷的衝擊著我的世界觀。
一個兼容並蓄,新舊共存的北京,從參觀富含悠久歷史的恭王府,紫禁城,使我們從時間軸的前緣,逐漸貼近,建構屬於自己對於中國的認知。在如此現代化進步的城市,保留下來胡同的文化,身在其中,有種回到過去的迷走,也看到了作為一個北京人所具有的生活態度和自我認同。瞭解他們在高度國際化之下的自我提升以及不忘本的精神,初來乍到短短的幾天,我的心裡也強烈意識到自己過往的不足和粗淺。王小兵老師以他豐富的經歷和對台經驗,簡明的闡述了兩岸當前的發展和台灣學生前往中國的情況分析等來自官方的資訊,讓我長久以來的疑慮和誤解一掃而空;而來自上海的周立波,他獨特的海派青口,以一種清新智慧的表現形式,傳播一種快樂的思維方式和幽默的人生態度。與我們交流如何發揮幽默的力量,為生活帶來更多精彩。
而老師獨特的安排與大師對話,更是使我受用無窮且深刻的了解、貼近真實的中國內部社會問題以及媒體在改革開放中扮演的角色和功能,這是在台灣的新聞或是節目吸收不到的知識。使得在一邊觀覽大陸風景名勝之餘,心靈上亦加飽滿。
而此行最特別的就是前往了內蒙古,這對於我這個都市小孩來說,是嶄新的體驗。與這麼多同學一起搭乘臥鋪的火車,看到了遼闊的草原、沙漠,塞外民族的堅韌,以及內蒙古社會主義學院的熱情接待。彼此間的距離更近了,也讓大多數包括我在內第一次來到內蒙的同學,在心中刻畫下美好的記憶,在把酒言歡中流露出的情誼,顯現出溫馨的認同感。
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鄭老師在最後一天對大家的諄諄教誨,以老師豐富的人生閱歷提攜後進,用自己的故事向我們傳達人生的哲理,和做人做事的態度。勉勵大家努力向上,勇敢的面對自己,追尋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珍惜身邊所有的一切,跳脫出原有狹隘的框架,而在邁向成年時承擔起責任。我想老師就是我們的大師,用這些話希望能帶領著2010縱橫北京的所有學員,共同成長,航向正確的未來。此生絕對不虛此行,謝謝大家。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許育聖 2010縱橫北京之旅-心得分享
2010年,經由朋友介紹,我在網路上看到賢德惜福基金會的中國行程,原本只是想報名上海世博的活動,但誤打誤撞在報名截止前參與了這次縱橫北京之旅。印象中的中國就是個書本上所說的威權地區,當我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時,看到了很多讓我感興趣的古代建築和老舊文化,這是我對北京的第一印象,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縱橫北京,還記得那古味與現代感毫不衝突的大城市。走進後海老胡同,最先感受到的是「恭王府」的氣派,「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這裡猶如一面明鏡,經歷過七代皇帝的統治,見證了清朝由盛至衰的歷史進程。它乘載的豐富歷史與中國獨特的「福」文化更是讓我體會到中國人的傳統思維。而相鄰的王府花園亦是宋慶齡女士的故居,裡頭那佇立數百年的鳳凰國槐與悠然的鞦韆,可算是老北京難得一見的幽靜之地;看著「紫禁城」的壯麗,讓人身入其境,殿宇樓台間可想見當時皇帝至高無上的威權。那祭祀用的「天壇」更是集結了明、清的建築藝術;更別說是「居庸關」的雄偉,那長城綿延萬里,「天下第一雄關」的盛名早已顯示出其軍事要塞的重要性。
橫跨內蒙,想起那熱鬧的營火與滿天的星空依然像是一場海市蜃樓。踏上呼和浩特土地,感受到希拉穆仁草原的遼闊,那香醇的馬奶酒令人流連;走進有鋼鐵城市之稱的包頭,體會到庫布齊沙漠的寬廣,那響沙灣的滑沙與駱駝體驗,還有瓦族的火熱表演讓人難以忘懷。其中最特別的是在這次前往內蒙的火車上,中山大學亞太所的各位給了我一個超大的驚喜,這是我第一次在火車上過生日,人在外地還有這麼多的祝福真的讓我很感動,所以我在此一定要好好感謝亞太所的好朋友們和第七小隊的夥伴陪我經歷了這趟旅程。
雖然在這十天之中,僅僅用最簡單的方式走過北京和內蒙古,但至今仍讓人回味,除了當地豐富的文物與建築之外,更多的是與地方居民的交談。記得在北京的一晚,我們搭出租車到西單圖書大廈找書,當時開車的大姐得知我們是外地來的就主動介紹北京當地的特色街道,像是繁華的金融街、熱鬧的後海酒吧街與小攤販聚集的南鑼鼓巷,讓我們感受到這老北京的熱情。但因為回程時間較晚,出租車司機大多不願意載客,我們攔了一個多小時才回到飯店,頓時讓人懷念起台灣的計程車,這或許就是中國服務業的不足之處;另外,在宋慶齡基金會當天的晚宴,我認識了一位中國地質大學機電系的學生「家銘」,我們聊到大陸的一胎化問題與兩岸大學生的畢業薪資,但最令我驚訝的是,家銘竟然主動跟我聊起台灣的藝人和他們宿舍最熱門的線上對戰遊戲「魔獸爭霸」,在晚宴表演時,家銘還跟我們一起上台高唱周華健的一首「朋友」。我這才發現,原來大陸對台灣的政治、文化,甚至是娛樂產業瞭解甚多,但我們對大陸的資訊除了政治卻寥寥可數,或許我們根本從未關心過北京、上海,甚至是整個大陸在流行什麼、重視什麼。放眼世界,雖然海峽兩岸相隔萬里,但其實兩岸人民的距離是這麼的近,兩岸交流與市場開放之前,兩岸的相互認知與認同應該才是首要條件吧。
這段旅程就這樣結束了,還有好多地方沒去,還有好多話沒說,要離開北京真的很讓人不捨,就如同菲姐在離別前唱的那首「我不想說再見」,最後的歌詞依然在腦中盤旋,「一生中能有幾個,這樣的日子,一輩子能有幾次,不想說再見…」感謝菲姐這幾天的嘮叨和提醒,今天的分別就是為了我們明天的再相聚,以後有空我一定會常回來看看的。另外,我想特別說出來的是,其實在行前會那天,是我第一次跟鄭老師見面,當我看到他大罵遲到的同學,還說對他不滿的話可以馬上退團,我差點就要調頭走人了,那時只覺得他是個講話很囂張的人。但隨著這趟北京之旅的經過,常有機會跟鄭老師和周阿姨同桌吃飯,開始聽到一些老師的叮嚀和想法;在行程之中,鄭老師和周阿姨也不斷在遊覽車上分享他們在中國的經歷與對兩岸交流的貢獻。還記得在北京的最後幾天,原本要上台為葉小文書記頒獎致詞的我,因為葉書記的班機問題而取消,我一直覺得很可惜,但也因此讓我有機會在台下聽到很多鄭老師的心裡話,此時的我慢慢地對鄭老師有所改觀,雖然有點晚,不過就如同其他同學所說,鄭老師真的是個面惡心善的人。最後一天在回台灣的飛機上,被鄭老師找去講話,聽到更多老師對我們的期許,於是我開始回顧這十天,原來老師的訓話和分享是這麼的有價值。因此我想特別感謝鄭老師和周阿姨的帶領,因為你們的經驗讓我更懂得一些做人處事的態度,謝謝老師。當然也要特別感謝辛苦的淑秋姐、緋聞女友翠敏、第七小隊的隊輔于茜,還有所有一起參與這趟旅程的團員,因為有你們的同行,讓這趟旅程變得更加的不平凡。
|